據消息,特朗普或將在2025年1月20日正式宣誓就職的第1天,就簽署行政命令來推行他的新關稅措施。
從特朗普公布的競選綱領及公開演講中,可以歸納出他在中美貿易方面的主要政策主張:
首先,特朗普強調要削減貿易赤字,計劃對所有中國商品征收高達60%甚至更高的關稅,而對其他國家則實施10%的基準關稅,以此作為打擊不公平貿易的手段。
此外,他還提出取消中國的貿易最惠國待遇,并終止與中國的永久性正常貿易關系,無疑將加劇中美貿易的緊張態勢。
在跨境電商領域,特朗普主張取消“小額豁免”條款,要求價值低于800美元的包裹也需繳納關稅,這將增加中國商品進入美國的成本。
同時,他還計劃嚴厲打擊中國商品通過第三國出口到美國以規避關稅的行為,進一步限制中國商品在美國市場的流通。
特朗普還提出,在四年內逐步減少從中國進口所有必需品,包括電子產品、鋼鐵、藥品等。此外,他還計劃保護傳統汽車工業,取消電動汽車強制令,并阻止中國汽車通過墨西哥出到美國,以維護美國本土汽車產業的利益。
在出口管制方面,特朗普主張加強對新興和基礎技術的出口管制,這可能限制中國獲取關鍵技術和資源,進而影響中國的產業升級和發展。
一、對中國所有商品征收60%甚至更高關稅
從影響程度來看,對中國所有商品征收60%甚至更高的關稅無疑是最直接且影響最大的措施。這一政策若得以實施,將對中國出口及整體經濟產生顯著沖擊。
從歷史數據來看,美國從我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彈性均值約為-1.4,也就是說,關稅率每提升1%,美國從我國的進口商品金額便會相應下降1.4%。2024年1-10月期間,我國對美國出口在我國整體出口中的占比約為14.6%。假設該比例在未來保持不變,那么加征60%的關稅可能導致我國整體出口下滑約9.7%。然而,考慮到加征關稅后中國可能增加對其他國家的出口,以部分抵消對美出口的下降,實際情況可能有所緩和。
據測算,2018年至2023年間,中國對美出口年均下降658億美元,而經由其他國家對美出口年均增加256億美元,即對其他國家出口的增加抵消了對美出口下降約38.9%的比例。因此,在考慮到對其他國家出口增加的情況下,征收60%的關稅對中國整體出口的影響可能約為6%。
二、取消中國最惠國待遇的影響逐漸減弱
此外,從增加值貿易的角度來看,我國出口的國內增加值占比高達73.1%。2024年前三季度,我國出口金額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為19.6%。
隨著美國對進口中國商品實際平均關稅稅率的不斷攀升,取消中國的最惠國待遇和終止永久性正常貿易關系對中國出口的影響已經逐漸減弱。
以2023年的貿易金額計算,美國自華進口加權稅率約為12.3%,其中,中國被額外加征關稅的產品規模占比約為48%。換言之,事實上中國對美出口已有一半左右的商品不再享有最惠國待遇。
三、通過第三國出口到美國將變得比較困難
相比之下,特朗普采取強力措施確保中國無法通過其他國家轉運貨物來規避關稅的政策主張對中國的影響正在逐漸增大。
特別是他計劃對進口自墨西哥的汽車征收高額。特朗普誓言要堵塞中國汽車通過墨西哥出口到美國的通道并計劃對進口自墨西哥的汽車征收100%甚至更高的關稅,以阻止中國汽車制造商將墨西哥作為跳板將汽車出口到美國。作為美國的“后花園”,美國“近岸外包”的扶植對象,中國外貿公司到墨西哥設廠或中國墨西哥出口美國,將來會變得越來越困難。
作為中國工廠出海的最熱門地——越南,將成為除中國外,特朗普上臺后關稅大棒最先砸向的國家。越南早已成為特朗普的“眼中釘”。去年,越南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接近1050億美元,是2018年時的2.5倍。越南目前對美國的貿易順差位居第四位,僅低于中國、墨西哥和歐盟。
四、取消“小額豁免”條款等主張影響相對較小
2023年,約有10億個此類包裹通過這種方式進入美國,其中大部分來自中國。早在今年9月13日,拜登政府也曾表示,將提出新的貿易規則,不再對低值包裹免稅,而要按照第201或者301條款正常加征關稅。
2023年中國對美出口的低值包裹金額約為188億美元,占我國對美出口的3.7%,這些措施將增加中國商品進入美國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