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最新發布的報告預測,今年全球貿易額將增長3.3%,達到創紀錄的33萬億美元,但同時也警示明年將面臨包括貿易戰升溫與美國政策轉變在內的五大風險。
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UNCTAD)在日前發布的《全球貿易更新》報告中指出,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全球貨物和服務貿易總額的預估增加,預計今年將比去年多出1萬億美元,達到33萬億美元的新高,其中服務貿易預計增長7%,貨物貿易預計增長2%。
報告進一步分析,今年的全球貿易延續了去年下半年開始的逐步增長趨勢。在過去四個季度中,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增長普遍快于發達國家,但這一趨勢在今年第三季度發生了逆轉,貿易增長主要由發達經濟體的正面動能帶動。相比之下,東亞的貿易增長停滯,一些大型亞洲發展經濟體甚至出現了負增長。
盡管面臨一些挑戰,UNCTAD仍預測本季度全球服務與貨物貿易額將繼續增長,部分原因可能是受到美國貿易政策可能調整的提前拉貨潮的帶動。
然而,展望明年,UNCTAD表示國際貿易形勢將變得不那么明朗。隨著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特別是美國潛在的政策轉變,給2025年的貿易前景蒙上了陰影。報告列出了導致明年全球貿易展望非常不確定的五大因素:
一是美國貿易政策立場的轉變。美國可能采取更加保護主義的貿易政策,不僅針對特定產品征收新關稅,還可能更廣泛地執行,影響范圍包括其關鍵貿易伙伴,特別是那些關稅壁壘較高且對美國有龐大貿易順差的國家,如中國(對美貿易順差約2800億美元)、歐盟(2050億美元)、越南(1050億美元)以及印度(450億美元)。
二是貿易管制的漣漪效應。一國單方面實施高度管制的貿易政策往往會引起其他國家的報復,導致貿易壁壘不斷升高,最終可能卷入第三方,對全球價值鏈特定環節征收關稅也會造成漣漪效應,形成更難預測的全球貿易環境。
三是補貼增加與貿易管制措施。2025年全球產業和貿易政策將繼續受到各國國家安全優先和迫切履行氣候承諾等立場的影響。貿易管制措施的增加以及扶植國內可持續和環保產品的政策預計將對國際貿易成長產生負面影響,特別是戰略產業。
四是美元對全球貿易的沖擊。地緣政治緊張和美國政策轉變可能導致美元升值,但美聯儲明年的潛在降息行動也可能弱化美元。由于多數大宗商品和跨國貿易都是以美元計價,因此美元匯率的不確定性也給全球貿易帶來了不確定性。
五是船運成本下滑。集裝箱海運需求在今年下半年已經下滑,這反映在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的大幅下跌上。雖然這些指數顯示海運成本下滑,但也暗示了中間貨物和加工品的全球需求減弱。
盡管今年全球貿易額有望達到創紀錄的水平,但明年的貿易前景卻充滿了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