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歐盟會議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一項關于香港的決議,核心內容包括撤銷香港的特殊海關關稅待遇及重新審視香港在布魯塞爾經濟貿易辦事處的地位。
特朗普在競選連任時提出了多項“去中國化”的激進主張,包括取消中國的最惠國待遇、大幅加征中國商品關稅以減少貿易逆差,以及推動制造業回流美國以徹底擺脫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同時,調整貨幣政策,增加美元吸引力,遏制和瓦解金磚國家的去美元化進程。早在今年9月,美國眾議院已類似地通過了《香港經貿辦認證法案》。盡管當時對美國法案表達了譴責和反對,但對歐盟決議的反應則相對平靜。歐美這些法案對香港的影響無疑是負面的,但并未如某些媒體所渲染的那般極端,如喪失獨立關稅地位或取消港幣聯系匯率等說法過于夸大。
一、香港的歷史地位與歐美法案的提出
香港在1997年回歸中國前,作為英國殖民地,憑借地理優勢和法治環境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在WTO框架下,香港作為單獨關稅區存在,并在海外設立了多個經貿辦事處,被視為獨立經濟體。回歸后,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但根據“一國兩制”政策,香港保持了原有制度和高度自治權。然而,近年來香港的內地化趨勢讓歐美提出取消其經貿辦和特殊關稅待遇的提議。自2023年11月28日美國眾議院外事委員會全票通過涉港決議后,歐盟也緊隨其后通過了類似決議。
二、香港的地位與歐美法案的影響
法案的通過可能對香港與西方的經貿關系及西方對香港的看法產生影響。但香港的未來走向由其自身決定,其“獨立關稅區”地位受中國政府授權和保護,美國無權單方面改變。香港的零關稅政策是中國內地與香港緊密經貿關系的重要措施,與歐美無關。港幣的聯系匯率制度確保了匯率穩定,只要香港堅持此制度,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就不會動搖。此外,香港外匯儲備堅挺,反映了聯系匯率制度的穩健。香港的低稅政策也是其巨大優勢,能持續吸引全球投資。
三、香港緣何成為內地重要貿易中轉站
香港之所以成為內地關鍵的貿易中轉站,主要得益于其低稅率政策、資金自由流通、簡便的海關手續以及高效安全的物流體系。這些因素共同促使香港成為內地重要的貿易中轉樞紐。
首先,香港擁有特殊的關稅地位。對大多數進出口商品,香港不征收關稅,這顯著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同時,根據內地與香港之間的《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CEPA),兩地間的貨物可享受關稅減免優惠。因此,通過香港中轉可以避免直接從海外市場進口到內地或反之所需支付的較高關稅。
其次,香港的資金流動自由度高。在這里,外幣可自由兌換,沒有外匯管制,企業能夠避免匯率波動帶來的損失。相比之下,內地的外匯管理較為嚴格,超過一定金額的交易需向外匯管理局申請許可,流程復雜且不一定能獲得批準。因此,香港在資金管理上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和便利性。
此外,香港的海關手續相對簡便。海關處理高效,許多貨物可通過快件形式快速報關,特別是從香港到深圳的運輸。一些特定產品,如化妝品和裝飾品,可能無法直接空運到中國大陸,但可以輕松空運到香港。同時,香港無需像內地那樣辦理復雜的進出口權許可,僅收取少量快件清關費,且不會征收增值稅,從而簡化了流程并降低了費用。
最后,香港的物流體系快捷且安全。作為世界級港口和物流中心,香港擁有先進的物流設施,貨物進出不受行政干涉,且無需擔心額外關稅。香港碼頭還提供免費臨時倉庫,吸引了眾多國際物流公司選擇香港作為中轉站。從香港到深圳的快件清關通常僅需已填時間,確保貨物的迅速送達。
四、多國將實施“去中國化”貿易措施?
1. 特朗普競選連任的“去中國化”主張及其潛在影響
特朗普在競選連任時提出了多項“去中國化”的激進主張,包括取消中國的最惠國待遇、大幅加征中國商品關稅以減少貿易逆差,以及推動制造業回流美國以徹底擺脫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同時,調整貨幣政策,增加美元吸引力,遏制和瓦解金磚國家的去美元化進程。
2.外貿企業應對匯率波動和貶值壓力的策略
面對可能的匯率波動和貶值壓力,外貿企業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來應對。首先,應密切關注外匯市場動態,特別是與自身業務相關的外幣匯率走勢,以便及時做出外匯決策。其次,要了解央行及政府的貨幣政策變化,預判匯率走勢,并提前規劃最佳換匯窗口。此外,將資金分散到不同貨幣資產中,可以減小匯率波動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同時,分析全球市場,將目標市場擴展到更多其他東南亞及拉丁美洲市場,也是分散風險的有效方式。